道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道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开展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5:14:46 阅读: 来源:道钉厂家

今起,历时3年多迁址新建的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揭开面纱,全部6个展厅、近3000平方米面积统统给了开馆大展 《再写刘海粟》。100件展品全面梳理和展示刘海粟的艺术发展历程,其中,不少画作鲜为人知,许多文献资料也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再写”,包含着重新审视、重新解读的意味。刘海粟一生的创作浩如烟海,艺术经历波澜壮阔。除了人们熟知的泼墨泼彩黄山图景、为法国政府购藏的油画 《卢森堡之雪》 等,还有哪些堪称点睛之笔? 除了创办对中国美术转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卷入长达十年的“裸模风波”,刘海粟还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人生细节? 为此,记者采访了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此次大展策展人王欣。在专家眼中,刘海粟现存最早的黄山之作、投射个人情感的西湖写生、欧游期间的西方古典作品临摹等等都有看头,尽管它们可能被市场所忽略,却饱含着刘海粟的艺术信仰。

今天,重温刘海粟的艺术人生,人们会发现,大师的艺术精神依旧有着现实观照,他所提倡的艺术精神———以进取的活力、无畏的创造力,融贯中西、汲古求新,对于时下仍有借鉴意义。

看点一:梳理开“旅行写生”先河的美专西湖写生留下情感印记,更改变了近现代中国美育理念

西湖是刘海粟绘画中一道重要的景观,此次展览特别挑选了3幅刘海粟西湖题材创作。其中,两张出自不同时期却选取了类似场景的西湖写生格外引人注目:刘海粟绘于1933年与1944年的油画 《虹》 与 《西湖与玉带桥》。有专家认为,这两幅西湖写生很可能留有画家的情感印记。从这两幅画中斜倚船头的女性的不同发型、身姿来看,她们很可能分别对应刘海粟的两任妻子。

展览也将一整个展厅特别拨给“写生·西湖”单元,用以彰显刘海粟的美育理念。

在刘海粟所创办的上海美专,写生始终是学校推行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中,组织大规模的“旅行写生”便是一大创举。西湖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集萃之地是上海美专最常前往的写生地点。西湖的时空记忆里,留下了上海美专师生的身影,同时上海美专师生的作品中,也留住了对于西湖景色的记忆。作为校长的刘海粟常常亲自带队写生,在教学的同时也完成了许多个人的写生作品。1918年4、5月,刘海粟带领上海美专二年级学生赴杭州西湖写生,曾引发空前关注,当时他们乘坐的火车车厢上即挂着写有“上海美专旅行写生队”大字的巨型横幅,一时间沪上各报也均记录此事。写生队白天在外作画,饿了便以面包干粮为食,夜晚则齐聚一堂,拿出作品,互相观摩,请老师给予评议。6月1日,此次旅行写生的成绩展览在杭州浙江省教育会举行,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返校以后,200多幅作品则又于学校会堂展出。至此,这样的写生教学在上海美专正式形成制度,规模日大。据记载“去则二三百人,居一月余,如临时学校然,……频归必开展览会,以表白其所习者,观者动辄万人。”到了上世纪20年代,旅行写生之风,在当时的美术院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推行。

当时以西湖写生为代表的绘画热潮,正映射出近现代中国西画教育的转折———从“临画法”到“写生法”,具有画学启蒙价值。这“临画法”指的是画帖临摹,这“写生法”指的则是实物写生,从石膏写生到人体写生,从室内写生到外景写生,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看点二:集结刘海粟1:1临摹的欧洲古典作品从西方到东方,通过重复权威探索新的个性

欧游期间,刘海粟曾临摹德拉克洛瓦 《但丁小舟》、柯罗 《珍珠少女》、伦勃朗 《沐浴的拔士巴》 等一批西方古典名画,此次这些临摹作品头一回集中展出。借助多媒体手段,人们还能够看到临摹作品与原作的对比。曾有人感叹,“还没有一个人在临西方古典作品方面下过这么大的功夫呢!”刘海粟临摹的西方古典名画,基本上均以1:1的比例,有的尺幅达2.1米高,2.7米宽,这也不禁令人好奇他当年是怎么把这么多尺幅这样大的画作运回国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度欧游,是刘海粟艺术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并且,其时上海美专校长的身份为他的欧游赋予了新的意味。

1929年2月,受教育部之命赴欧洲考察,刘海粟登上法国商船“斯芬克斯号”,开启了第一次欧游。刘海粟此行的目的很单纯———从感性的、实践的角度全面了解西方艺术。一到巴黎,他就立刻投入如饥似渴的学习中,上午学习法语和到博物馆临摹,下午到格朗休米亚画院选修人体和速写课。

第一次欧游的3年,刘海粟的创作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总共创作出200余幅作品。意料之外的是,刘海粟也以自己的中国作品,唤起欧洲艺坛对于中国绘画的关注。1929年9月,刘海粟在朋友的鼓励下将此前创作的油画《前门》送往法国秋季沙龙,成为参加法国沙龙展的第一件中国作品。随后,他在比利时创作的 《向日葵》 《休息》 又入选1930年秋季沙龙。1930年5月,受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邀请,刘海粟的4幅油画 《森林》 《夜月》 《圣扬乔而夫之陋室》 《玫瑰村之初春》 参加蒂勒里沙龙。借着大大小小的展览,刘海粟在欧洲倒是有了不少发表演讲的机会。他对中国绘画的讲述、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引起了欧洲艺术界对中国绘画的关注,改变了欧洲学者普遍认为“元明以后,中国绘画一蹶不振”、“现代东方艺术唯有日本足为代表”的偏见。

第二次欧游,从1933年秋起,刘海粟干脆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带到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院,将一批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推介给世界。画展在欧洲巡展,刘海粟则在德国普鲁士美术院讲《中国画派之变迁》,在柏林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讲 《何谓气韵》,在汉堡美术院讲《中国画家之思想与生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讲 《中国画之精神要素》,在杜塞尔多克美术院讲 《中国画与诗书》 ……

看点三:展出现存刘海粟最早的黄山之作为日后越过一个又一个艺术山丘蓄力

此次展览中,人们得缘见到现存最早的刘海粟黄山之作———国画 《古松图》。这幅画创作于1935年的冬天,尽管仅描绘了一株简简单单的古松,却被视为艺术家与黄山结缘的创作起点,为他日后越过一个又一个艺术山丘埋下伏笔。当时,刘海粟游览黄山,在文殊院遇到了一场雨,“披裘拥火犹不暖”,夜深更是冷得睡不着,偶然瞥见“院前有松十余株,皆奇古”,刘海粟执起纸笔即兴将黄山古松记取下来,并在画上记录下当时的情形。

刘海粟的一生,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1918年,23岁的刘海粟就曾登上黄山,此后长达70年的时间里,他总共十上黄山,1988年93岁高龄还曾到黄山写生。黄山雄奇秀美的风光、变幻莫测的云海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赋予他丰富的创作空间。刘海粟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总量蔚为壮观,包括国画、油画、素描、速写,且不少都是巅峰力作。

高耸傲立、峻极陡峭的黄山可以被视为刘海粟的心理景观。逆势攀登、不断超越,正是他终身的追求。这样的精神品格,令人钦佩,予人启迪。刘海粟对于黄山的钟爱,与其泼墨泼彩等艺术技法十分吻合,也与其崇尚石涛等名家的趣味相当一致。

从前,人们关注的刘海粟黄山题材画作似乎总停留在泼墨泼彩的国画,事实上,刘海粟表现黄山的油画同样引人入胜。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刘海粟的艺术创作中,国画与油画始终并行,强调中西并重,这与很多艺术家先接触一种画种再接触另一种画种的路径截然不同。画到最后,他的油画却又与国画交融在了一起,成为民族化的独特表达。且看此次展览展出的刘海粟创作于1954年的油画《黄山散花坞云海》,虽参用油画的用色,用线用墨却不失传统风味,他笔下的松不像是画的,更像是写的,用的竟是隶、篆、草等书法的笔法,力求挺拔。云烟的聚散升落,浓淡远近,既是客体的表现,又有东方传统的画味。这样的油画是中西结合的,艳不伤雅,明亮而不浅薄。刘海粟1980年代再上黄山的油画创作,皴法、线条都取自国画,画上还出现了国画惯有的题款,这些形式哪怕在今天看来都是很当代的。

相关链接

展览中的文献资料还原更为丰满的刘海粟

◆欧游期间富有日常趣味的照片

刘海粟两次欧游,此前留下的照片就那么几张,通常都带有纪念性意义,比如参观考察某博物馆。此次展览中,由新加坡绘画之父刘抗家属提供的一组照片则还原了刘海粟欧游期间生活化的一面。

刘抗是刘海粟在上海美专的得意门生,1928年赴巴黎读书。刘海粟欧游期间,刘抗和其他几位留法的美专学生帮助刘海粟克服语言困难,他们也一同参观博物馆,一同写生。刘抗家属提供的这组照片有的定格他们在参观途中的小憩,有的聚焦他们郊游时的闲适,相比此前人们看到的照片无疑更为生动,也更为真实地反映出当年欧游的这批师生的生活情况,甚至人们从中能清楚地看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他们的穿戴。

◆寄给前妻张韵士的明信片

第二次欧游期间刘海粟与儿子刘虎寄给刘虎母亲张韵士的一张明信片,出现在了此次展览中,让人看到艺术大师温情的一面。

当时,刘海粟已与张韵士离婚,与成家和结婚。得知张韵士在国内身体欠安,刘海粟与刘虎在欧洲给张韵士寄去了一张明信片,说他们在欧洲很好,嘱她在医院好好养病。明信片上的内容很简短,尽管刘海粟与张韵士的这段婚姻已经结束,却流露出了另一种情谊,充满了善意。

◆1979年接受采访时留下的录音

刘海粟的音像资料罕见地为人们所听到。

1979年,刘海粟美术作品大型回顾展于北京举办,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在宾馆里,刘海粟接受了香港艺术史学者的采访,侃侃而谈,兴致颇高,时长将近2个小时,其间换了三四盘盒带。此次展览中重点向人们呈现的,是刘海粟回忆自己青年生活的一段录音:

我到柏林以后就开了一个茶会,请了很重要的人。一个是普鲁士美术学院院长吕贝蒙……吕贝蒙大概年纪大了,体态也庞大,所以没有站起来,其他人都站起来欢迎。我那个时候年纪还轻,大概35岁吧,还有脾气。我想我有地位,你怎么当我小孩儿? 实际上他是泰斗,老资格,差不多是祖父对孙子的态度。我很生气。坐下来第一句话他就说:“你讲的很好,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你们中国艺术好。我到过中国,云冈龙门的雕刻很好。画有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宋代的米芾、米友仁……听说你还到法国研究油画。你们这样好的传统的画,你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这里来研究欧洲的东西呢?”我说:“……可是时代不同了,你为什么到我们中国去呢? 现在我们海通了,以前是不通啊,现在是文化要交流。我来看西洋东西,我也研究中国的东西,接受西洋的东西来创作我们现在需要的新中国的东西。”

令人们感到新鲜的不仅是录音中的内容,更有刘海粟的语气语调。从中,人们可以重新认识这位艺术大师。当时,刘海粟已经80多岁,声音中气很足,而且思路很清晰。

◆1985年示范中国画教学的录像

在此次展览中,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刘海粟的很多作品,还能通过1985年刘海粟示范中国画教学的一盘无声盒带,看到刘海粟是如何来创作这些作品的。这令人倍感激动。

在这盘盒带中,刘海粟示范了泼墨、泼彩、书法等技法,尽管影像没有声音,人们却能够看到这位艺术大师运笔的遒劲、老辣,感受到他精神气质、风采依旧。

湿拌砂浆添加剂图片

磁性板

单向晶闸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