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道钉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三水智能制造为制造业注入新生命-【资讯】焊接手套

发布时间:2021-07-19 11:39:58 阅读: 来源:道钉厂家

三水智能制造为制造业注入新生命

一股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风,正为三水制造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4月16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高延敏来到三水,出席海尔全球定制洗衣机暨可视互联工厂发布会,他了解海尔互联工厂后很有感触:“现在中国制造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梯度转移,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回流,此时探索智能制造非常有必要。”

事实上,智能制造正是三水探索的产业转型方向。去年8月,三水工业园已获批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除海尔佛山滚筒互联工厂外,已聚集诺尔贝机器人、恒力泰机械、佳明重工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

同时,出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减低人力成本等多重考虑,应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在三水的陶瓷、铝型材、建材等传统行业中渐成潮流,为三水制造业向“工业4.0”、“互联网+”的方向升级探索出经验。

互联工厂

揭开智能制造神秘面纱

一块钢板变成一个洗衣机箱,全程由关在玻璃“笼子”里的明黄色机器来完成,没有一个工人参与。洗衣机的各个模块到了组装环节,才由人灵巧的双手来完成。

在组装线上,每个工人头顶有一块工位显示屏,上面显示着用户的定制需求,工人根据用户需求来组装洗衣机成品。

而显示屏上的用户需求,并非由人输入的,而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器,由生产线上的产品来“告诉”设备。设备将数据翻译成文字传达给工人。

数据是机器的语言,通过翻译这种语言,人可以洞悉机器的行为方式。每天,佛山海尔的机器产生超过2000万项数据。就在生产线不远处的大数据中心负责处理数据,是指挥整座工厂的“大脑”。

上述发生在海尔佛山滚筒互联工厂生产场景,为我们揭开了智能制造的神秘面纱。然而类似的生产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三水企业中上演。

走进佛山日丰企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与整齐排列成方阵的巨大自动化机床相比,几乎不见工人的身影。一条几十米长的自动化挤塑生产线,只需配备两个工人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塑料管打包装箱。

就算是这一部分包装工人,日后也将被自动化设备逐步替代。“原来包装的普工用工成本比较低,招工也相对容易,因此包装环节的自动化进程稍滞后于其它工艺环节,现在要把这部分人也逐步替换。”日丰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在一旁的水龙头生产车间,工人更是比机器的数量还少。一个工人“管”5到6台机器,只需把铸件放入机器,摁下开关,机器会按工序把水龙头加工好,工人再检查一下成品是否合格即可,“就像家里用微波炉一样简单”。

要让智能工厂流畅地运行起来,关键是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数据,这就好比机器之间都讲“普通话”,能够相互理解。这样,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的高效合作才成为可能。

虽然有的智能工厂已经实现了“黑灯生产”,即不需要人的参与也能生产,但人在这间机器主导的工厂内,地位不降反升—对设别的调试、维护依然需要人的操作,过去操作工进化为知识员工,成为智能设别的管理者。

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类似海尔互联工厂这样的企业,为三水乃至佛山带来的不仅是税收,更重要是制造业探索“工业4.0”、“互联网+”战略的新模式、新理念。

三水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接下来将走进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三水企业发展“互联网+”的情况和需求,为引导、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公共平台

搭建实验室到企业的桥梁

智能制造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然而,三水乃至佛山的本地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此时,与高校院所联手建设研究院,更便捷地利用高校资源进行产业化,被视为一种务实的选择。

3月20日,南昌航空大学与诺尔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正式签约落户三水,为三水增添一家公共创新平台。

“高校有技术,但不一定了解市场,诺尔贝公司深知市场的技术需求,共建研究院不仅解决了诺尔贝自身技术需求,还解决了诺尔贝所服务的下游企业的需求。”诺尔贝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院长严青松深有同感,该院校拥有一流的航空制造技术,可以在三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铝型材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的技术提升方面找到结合点,例如航空铝型材等军工技术的民用化可与三水铝型材行业结合。

严青松还表示,以往高校内的科研创新,并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动态,往往沦为“闭门造车”,因此选择和企业合作建立研究院,让市场来引导科研创新的方向。

在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之前,三水已经拥有中科院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两家科研公共平台,无论是2009年底成立的前者,还是去年才落户的后者,都为三水在创新研发方面做出了贡献。

中科院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已经与三水20多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同样,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已经在先进制造、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去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吴玉程亲自带队的“在线智能扫描测量机器人”、“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入选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各获得500万元资金扶持。

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院长于海江表示,上述两个项目属于首批进入三水的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现在与三水本地企业合作,转化成产业。”

其中,“在线智能扫描测量机器人”为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替代传统三坐标测量仪的离线检测,实现了边生产边检测,实时质量把控,迎合三水的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而“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项目应用于高铁导轨,该项目落户三水,对有色金属加工及铝型材行业有提升作用。

“技术是高校团队的强项,但产业化过程中,市场的起翘点很关键。”于海江介绍,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将帮助项目团队解决融资、营销等“非技术”问题。目前,该研究院内已设立创业投资公司,融合社会投资、校友投资等,同时,研究院为项目团队和三水本地企业牵线搭桥,寻找市场。

传统行业

应用智能设备追求品质提升

“加快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推广”,同时被写入今年佛山市以及三水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将推广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视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是源于企业自身的需求。近几年随着“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三水企业开始关注并逐步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

可喜的是,三水企业家们还发现,运用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更受客户欢迎,因为这代表着更稳定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产品质量。

一台自动化挤塑机,每分钟生产40米塑料管,只要调试好,机器能够全自动生产,工人只负责简单的打包工作,佛山日丰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日丰企业的工人总数没有变化,但是产量却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

日丰企业在生产设备升级换代的同时,还严格对人的管理,以达到“精益生产”的目的。机器也会出错,如果没有工人对自动化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严格把关,产品品质是无法得到保障的。“设备是硬件,管理是软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软件提升了,才能发挥硬件应有的功效,共同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虽然2014年被称之为建筑相关行业的寒冬,但日丰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介绍,日丰去年实现销售额33亿元,增幅达15%,预计今年增长20%。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建筑相关行业正迎来洗牌期,有品牌、有规模、有品质的企业会活得更好。

同样,广东佳明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镇洪也认为应用智能设备,是为了生产更高端的产品。“现在如果一家企业还靠挤压工人的一点工资作为竞争力,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的竞争力得靠质量和服务。”

今年,佳明重工将主推全电动注塑机,与传统注塑机相比,全电动注塑机加工更加精密、稳定,可以胜任传统注塑机无法达到的工艺。

为了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全电动注塑机,佳明重工在焊接、压铸等工艺环节应用了工业机器人和其它智能设备。机器人比工人的操作更精密、稳定,“工人偶尔还会闹情绪,可机器人不会。”

此外,佳明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得益于产业链的延伸。“我们不是简单地组装一台注塑机,而是生产它70%的零部件,包括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陈镇洪说。

陈镇洪十分看好全电动注塑机的前景,因其加工精度更高、更稳定,通常应用在电子产品如手机等的加工上,而电子产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乐观。他还表示,由于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佳明生产的全电动注塑机,仅需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价格。

案例

市场反向推动应用走向研发

三水智能制造发展时间不长,却已经从应用端走向了研发生产端,这其中离不开市场对创新的反向推动力。例如不少机器人企业起步时是集成商,因看到市场的机遇,从集成走向自主研发。

佛山市品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最近新落户三水的企业,以能源管理、制造业信息化为核心业务,选择三水是看中了作为潜在的客户的庞大制造业集群。“例如铝型材、陶瓷等行业都是我们的客户,三水有庞大的产业集群吸引我们。”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与一般的节能改造着眼于硬件提升不同,品能是一家软件公司,其通过搭建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企业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能效管理,可为制造业企业节省8%—10%的综合能耗。据介绍,品能已经为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等三水企业完成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受到市场的好评。

事实上,多家智能制造企业表示,“市场导向”是选择在三水发展的重要原因。佛山市时纬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深圳,最近选择来到三水设分公司,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三水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用工成本高、招工难等问题,正是该企业主打的冲压、搬运、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诺尔贝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成长同样是一个市场反推研发的故事。从集成应用端起步,如今在机器人制造方面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去年8月,由诺尔贝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台机器人成功下线,该机器人在本体、控制器、减速器、操作系统四大关键技术上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谓实现了“机器人,三水造”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从调研到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到试产,这台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历时2年才终于在三水面市。目前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仍被行业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所垄断,但是,进口机器人价格及维护成本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利用这一市场空隙,诺尔贝针对低端中小企业研发了低成本机器人。

不过,从起步之初就以研发立身的智能制造企业在三水同样存在。佛山市普拉迪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数控机床领域拥有一系列核心自主技术。2008年才成立的普拉迪十分年轻,创业之后短短5年内,就实现年销售总额超亿元。

过去,国内制造业应用的生产装备多是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先进技术,为此普拉迪一直专注对国内空白技术的研发。而今,普拉迪研发出的“门窗、幕墙”型材加工设备已追赶上国际水平,并获得YKK株式会社、施耐德电气、凤铝铝材等一批国外及国内知名企业作为客户。

普拉迪总经理李爱军将企业的快速成长归功于对创新研发的重视。“那时候年销售值不过几百万,但对创新的专注始终如一。”在李爱军回忆中,创业之初20多人的团队中,就有四五个人专注技术研发,企业始终坚持做好技术和品质的信念。

中医治理牛皮癣怎么样选择上

三叉神经痛费用是多少

颅骨缺损补个颅骨多少钱